陶瓷介质电容器主要使用陶瓷作为绝缘体材料,其基本结构是将陶瓷和内部电极重叠在一起。有几种类型的陶瓷材料。由于考虑到电子产品的无害化,特别是无铅化,具有高介电系数的PB(铅)已经退出了陶瓷电容器的领域,现在主要使用TiO2(二氧化钛)、BaTiO3、CaZrO3(锆酸钙)等。与其他电容器相比,它们具有体积小、容量大、耐热性好、适合大规模生产、价格低等优点。
1900年,L.Lombardi在意大利发明了陶瓷介质电容器,在20世纪30年代末,人们发现在陶瓷中加入钛酸盐可以成倍地增加介电常数,从而使瓷质介质电容器更加便宜。
在1940年左右发现陶瓷电容器的主要原料BaTiO3(钛酸钡)的绝缘性能后,陶瓷电容器开始被用于要求高精度和小尺寸的军事电子设备中。1960年左右,陶瓷叠层电容器开始作为一种商业产品进行开发。到1970年,随着混合集成电路、计算机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发展,它们也迅速发展起来,成为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。现在,陶瓷介质电容器约占整个电容器市场的70%。
用www.DeepL.com/Translator(免费版)进行翻译